欢迎来到必赢242net官网现在时间是:
学工动态

【人民网】在红色热土上探寻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

近日,必赢242net官网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信阳,深入新县田铺大塆、光山县东岳民俗文化村、司马光油茶园等地,开展沉浸式调研与实地走访。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脉络,在与村民的深入交流中,触摸到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强劲脉搏。

走进新县境内田铺大塆,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如今已焕发新生。在村中广场,几位村民自发向调研队员讲述村庄从“靠山吃山”到“吃上旅游饭”的转型故事。“以前我们只能靠种地养猪,现在节假日游客多得数不过来。”一位年长村民自豪地说。

田铺大塆村全景

村民袁业叶一家跨越四代的红色传承:丈夫的祖父曾参加黄麻起义、走过长征,父亲退役归乡支持农业,丈夫韩光莹率先开办民宿创业,儿子则在新时代投身国防建设,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袁业叶回忆道:“我们一家几代人,靠的是党的政策,是共产党带来的好日子。”她与丈夫韩光莹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将老宅改建为民宿,从零起步推广村里旅游产业。

几年间,已有二十多户村民在他们的带动下开起了民宿、咖啡馆、茶社,田铺大塆逐渐成为“红色+古村+创意”的网红旅游目的地。如今的田铺大塆依托红色资源、古村风貌与生态禀赋,已从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落、研学基地及红旅示范点。

转场光山县东岳村,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色彩斑斓的刺绣香囊、栩栩如生的虎头鞋、独具特色的农具模型,一件件传统手工艺品让学子们目不暇接。“余粮乡创”负责人崔红梅介绍:“近年来,东岳村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新建成花鼓戏传承中心,利用各种节假日,将特色表演搬进景区,不仅更好地传承了非遗,还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

东岳村通过“文旅+非遗+产业”的融合路径,不仅让古老技艺重焕生机,更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如今,东岳村村民人均年增收已达1500元,整村旅游产业收入累计超1300万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与“余粮乡创”负责人崔红梅交谈

来到光山县北部丘陵地带的司马光油茶园,团队成团感慨这片生态油茶林是光山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型实践场域。在这里,生态优势正被转化为经济价值,绿色资源正成为共富引擎。

“以前这山上全是荒草,没人要的荒山荒坡,现在变成了我们的致富林。”一位正在茶园忙碌的村民向小队成员介绍。自从油茶园落户,村里便将大量闲置土地流转给企业开发种植,村民不仅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还能在园区从事除草、修剪、采摘等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年下来,光是土地流转的钱就能挣好几千,再加上平时在园里打工,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

目前司马光油茶园已累计建成高效油茶基地两万余亩,覆盖周边多个行政村,带动100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园区年产油茶籽近万吨,产值超过5000万元,已初步形成集油茶种植、茶油精加工、产品销售、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团队成员赴司马光油茶园调研学习

五天的调研让学子们收获满满。从田铺大塆的红色传承,到东岳村的非遗振兴,再到油茶园的绿色发展,团队成员们在田野里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载体,在与村民的交流中理解了乡村建设的实践逻辑。(文/陈星好 吴珊 图/史玉豪 张博源)

来源:人民网 http://app.people.cn/h5/detail/normal/644660165879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