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睿思 闫思豫 周星雨 王宁)7月8日至7月11日,必赢242net官网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调研以实地走访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旨在通过观村容村貌、听乡音民声、访特色产业,解锁许家冲村移民共富的“幸福密码”。
观村容村貌,品移民精神
穿过平整洁净的街道,实践团队跟随许家冲村驻村干部江玲玲来到许家冲村文化长廊,了解了村庄的形成由来、建设历程与发展成果。一幅幅图文浓缩了“舍小家为国家”的三峡移民史,渔鼓歌调党员公约、特色产业茶叶与绣坊等故事广为传颂,承载着许家冲村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三十余年。

驻村干部江玲玲为实践团队讲解《党员公约》的由来(王宁 摄)
步入移民陈列馆,泛黄的老照片定格在1993年搬迁之初的含泪别乡,旧渔网、木犁、船桨诉说着千载渔耕文明,背井离乡与艰苦重建两组场景的图文对照,诠释着移民们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与万众一心的协作力量。队员们凝神缓行,追溯这个峡江新村由“搬离”到“扎根”的完整叙事。
走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精准对接当地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老年活动中心里笑语盈盈,暑期爱心托管为孩子们铺就成长之路,书画电脑培训室正加速推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来到村民们赞不绝口的幸福食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共建共享感恩美好生活”的木刻对联。这里每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舒适的用餐环境与周到的服务保障,让部分留守老人和独居老人尽享家门口的温馨“食”刻。每日清晨,便民洗衣池旁已人来人往,棒槌起落声与邻里谈笑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社区广场上的人群随着音乐起舞,舞步踏地声与欢快笑语声交织成趣。
听乡音民声,悟家国情怀
从窝棚到洋房,许家冲村72岁老支书李文洪把移民精神写进党课:“当年为保三峡截流,村民含泪砍柑橘树,搭棚三年不言悔。”如今,村头小卖部里,言笑晏晏的爷爷奶奶说:“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曾经的绣坊奶奶们跳起广场舞,音乐间隙总把“日子红火不能忘本”挂在嘴边。准大学生望一凡则立志返乡,牢记“当教师育好人,当公务员干实事”的初心。

实践团队成员闫思豫与村民进行深度访谈(陈睿思 摄)
驻村干部江玲玲同91名党员把“小家”装进“大国”:每月“腾讯会议”把在外地打工的党员拉回议事堂,在悠扬的渔鼓调中商量村间大小事、共议年度党员公约;洗衣池旁,老人们边捶衣边算着80岁以上免费午餐的“油盐账”;非遗绣坊里,留守妇女把艾草香囊塞进快递箱,日发两百单,实现村门口致富。政策、手艺、乡愁在峡江两岸交汇,柴米油盐里盛着家国,许家冲村的共富花正悄悄开满山坡。

实践团队与许家冲村老支书李文洪合影(王宁 摄)
访特色产业,谋发展新篇
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三大特色产业点,并与产业专员分别展开了细致深入地交流访谈。团队先参观了萧氏茶叶繁育基地,基地内千亩茶园郁郁葱葱,良种茶树长势旺盛,科研人员现场演示了茶树繁育技术,介绍基地已成功培育出10余个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质品种,辐射带动了湖北山区近30万茶农致富增收,促进了茶区乡村振兴。
随后,队员们步行来到宜昌双狮岭茶叶有限公司,公司现有标准化生产车间4500多平方米、标准茶园5000余亩,安置三峡移民近百人,季节性就业达40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在现代化加工车间里,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全自动化运行,负责人展示的“双狮岭”牌绿茶、红茶系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城市。

实践团队成员周星雨与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王宁 摄)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了“三峡·艾”手绣基地,基地内绣娘们正专注创作,艾草元素融入传统刺绣,制成的挂画、服饰等文创产品独具特色。基地负责人称基地以市级非遗牵花绣为基础,结合本地艾草开发家居用品等,推出低成本 DIY 材料包。截至当前,项目已培训 300 余名农村妇女,忙时灵活用工,支持居家刺绣,既传承技艺又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从茶园到车间,从绣针到云端,许家冲村正以产业创新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三处产业明珠,既承载着传统技艺的智慧结晶,更彰显着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经数日走访调研,实践团队成员对许家冲村“移民共富”的实践故事有了更为立体而鲜活的体悟。成员周星雨感慨:“许家冲村的整村移民搬迁,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村民们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建设的无私奉献。”闫思豫说:“幸福食堂飘出的饭香、非遗绣坊穿梭的针脚,都在告诉我们——共富不是口号,而是一件件落到实处的民生小事。”成员们一致表示,要系统梳理调研所得,将所思所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传播许家冲村经验,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移民精神薪火相传,产业动能奔涌向前,许家冲的共富故事正在峡江两岸接力生长、生生不息。(指导老师:吴斌 王晓慧)

实践团队走访“三峡·艾”手绣基地(王宁摄)
审核人:吴珊
来源:南湖新闻网 https://news.hzau.edu.cn/info/1013/44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