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和时代使命。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着力提升党组织建设质量,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只有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才能固本强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要抓牢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锻造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一要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引领,推进党风党纪学习教育制度化和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优化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激发党员干部创业干事的热情;强化群众观念和科技赋能,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二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在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新型产业群中设立功能型党支部,积极探索“产业链上建支部、党员示范带民富”模式,将党组织建到乡村振兴最前沿。三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强化理论武装,根据农村党员的不同职业、年龄和岗位特点,实施差异化教育;强化业务能力,聚焦强村富民、治理水平、民生保障等核心职责,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功能;创新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村党员教育方式,探索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和作用发挥的新模式,提升教育质效和管理效度。
着力建设高水平乡村人才队伍,筑牢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也是驱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要从建强村级干部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人才回乡平台等方面精准发力,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上施展才华、成就事业。一要建强村级干部队伍。实施“头雁培育工程”,通过本土人才回引、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和组织培养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立“传帮带”机制,组织优秀村书记与新任干部结对,开展村务管理、产业发展等实践指导,提升干部履职能力;推行村干部定期轮训计划,联合高校、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开设定制课程,打造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二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党校、农广校等阵地,深入开展农业技能、电商运营、乡村治理等专题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设立田间课堂和实训基地,邀请农技专家开展“手把手”教学,针对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开展定期指导,打造“土专家”和“田秀才”队伍。三要搭建人才回乡平台。各地政府要积极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税收减免、项目补贴、创业贷款等优惠措施,吸引大学生、企业家、退休干部和转业军人等群体投身乡村振兴;结合各地实际举办乡村振兴创业大赛和项目推介会,推动社会资本与农业农村各类项目的对接和沟通,促进优质项目落地广大农村;定期组织乡贤和乡村能人恳谈会,积极发挥返乡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信息沟通、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着力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推进乡村善治,需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文明乡风为纽带,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一要促进“三治融合”。要强化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动自治、法治和德治协同发力。自治为基,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完善村务公开、村民议事制度,提升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治为纲,加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和法律体系的完善,强化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引导农民群众依法办事;德治为魂,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示范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化解农村社会各类矛盾纠纷。二要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打造集农村党务管理、村务公开、民生服务、矛盾调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党建+乡村治理”平台,构建“一网通办”“一屏统管”等符合乡情村情的数字化治理新格局;推进各类农村信息和数据平台的共享,形成覆盖“人、地、事、物、情”的动态数据库;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智能监测设备,对农村区域的秸秆焚烧、河道污染等场景进行实时监测,自动预警违规行为,提升农村社区安全管理水平。三要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乡土文化的基本内涵,通过村广播、文化墙等形式开展针对性宣传,让崇德向善、尊老孝老的理念深入广大农村群众;将乡风文明建设融入村规民约,明确道德行为准则,把文明家庭评选、孝老爱亲表现作为评优评先、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形成正向激励机制;评选“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引导各类先进典型担任网格员、矛盾调解员,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和感染群众,构建和谐邻里关系,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着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筑牢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物质基础。一要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乡村产业的意识和能力。以提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能力为核心,推动“党建+产业”的融合,积极探索“红色产业链”“党建+特色产业”等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党员变骨干、群众变股东”,构建“党建引领、产业联动、共建共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要促进乡村产业与乡村文化的融合。村党组织需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将其有效融入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农事体验等产业项目中,打造特色民宿、民俗活动,提升乡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影响力,实现乡村优秀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双赢。三要加速乡村产业与科技融合。广大农村党组织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科技企业的沟通和对接,引入先进技术推动农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根据各地乡村产业类型和规模,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建设专业运营团队,培养新媒体人才,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1921-2022)”(项目号:23JZD004)的阶段性成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http://m.cnhubei.com/dhgd/p/19372738.html
作者:刘昶辰(必赢242net官网硕士研究生);霍军亮(必赢242net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