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赢242net官网现在时间是:
党建动态

必赢242net官网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开展2025年第7次集中学习

来源: 编辑:邱泽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0月31日下午,必赢242net官网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创业楼521会议室进行2025年第7次集中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有关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的重要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消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研讨等,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党支部书记参加学习。学院党委书记刘三宝主持会议。

院长梁伟军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出版发行、主题主线和重大意义入手,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发表重要论述进行了梳理和解读。他强调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原原本本学,在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基础上,找到相应的理念、思路、方法、举措,开拓理论通向实践的道路。融会贯通学,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理论创新和前四卷贯通起来,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联系实际学,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思想困惑,从书中找答案,看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把握好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深入了解具体实际和群众期盼,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把科学理论转化成实际工作成效。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丁玲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学习,从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三个方面分享了学习心得,她提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新征程上理论武装的“必修课”,砥砺初心的精神洗礼的“营养剂”和指导实践中行动指南的“导航仪”,要深刻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丰富内容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与第一卷至第四卷的内在联系。作为思政课教师,既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著作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逻辑思路和实践样态,让青年学生亲身感受、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思想魅力。

副院长胡丰顺重点解读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他提到该建议全面部署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和“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为未来五年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发展方向。要深刻领会本次会议的重要精神,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保障民生、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关键点,在学院“十五五”期间的规划中,找准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共同为国家发展规划贡献力量。

教工第五党支部书记刘双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公报的内容逻辑与新提法以及学习全会精神的要求三个方面交流学习体会。她谈到作为高校党支部成员,要以“对标看齐、绝对忠诚”的政治精神,把握学习方向,确保学习不偏向、不走样,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求真务实、探求本源”的钻研精神,吃透学习内容,不满足于浅尝辄止,深入挖掘精神实质和理论逻辑;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领会学习新意,敏锐捕捉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与时代同步;以“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奋斗精神,推动学习转化,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学;以“自我革命、永葆先进”的批判精神,检验学习成效,以全会精神为镜鉴,反思自身在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侯顺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的重要回信精神,她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强国、农业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农业院校的亲切关怀。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学细悟,领会回信重大意义。回信是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为整个农业高等教育领域指明了三个层面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弘扬优良办学传统,主动将思政课教学与校史校情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了解办学历程,历史农业、现代农业。其次要明确服务面向,要坚定学生的专业自信,这是“爱农”的情感基础。再次要将思政课教学与科学家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创新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专业的战略价值和时代内涵,促进学生洞察行业前沿、看见广阔未来,鼓励学生投身实践、在创造价值中验证与提升自信。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珊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消防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谈到,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第一原则”,在风险防范、灾情处置、救援决策等一切环节中,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最高职责;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为“第一要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通过常态化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宣传和应急演练,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坚持“快速响应、科学处置”为“第一要求”,确保信息灵敏、指挥高效、措施精准,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