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赢242net官网现在时间是:
新闻眼

湖北曲艺文化走进第五期“马克思主义研习班”

来源: 编辑:陆沅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曲艺,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体系,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的 “说唱艺术”。10 月26 日晚,第五期 “马习班”以“曲艺与中国社会”为主题,特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赵士第老师担任主讲人,武汉有闲青年说唱团的演员参与实践展演,通过“史论结合,讲演并举”的方式,以曲艺为镜,观社会之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现场,引导青年学子从民间艺术中感悟文化力量,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解。

赵士第老师梳理先秦以来的曲艺变化历史,分析曲艺在时代洪流中的角色蜕变。赵老师指出:“曲艺从市井娱乐转变为革命宣传动员的武器,正是文艺为时代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曲艺不仅是娱乐形式,更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民众情感的抒发者、时代精神的传递者,它始终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是一部‘活态’的、由人民书写的中国社会史。”

赵士第老师授课

在实践展演环节,武汉有闲青年说唱团的演员们通过精湛技艺展现了曲艺的多样性与生命力。江黎老师演绎王、高、李三派快板,展现同一艺术形式的不同风格。郝文慧、王耀辉两位老师以风趣幽默的方言,呈现相声的魅力。武汉有闲青年说唱团团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任倩老师带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其清脆唱腔与精湛的“八点翻花”技艺,令全场赞叹不已。任倩老师在分享中谈到,他们说唱团致力于濒危剧种的传承以及非遗曲艺的创新,坚持“双免公益”演出品牌“周末有戏”,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前来学习和传承曲艺。

课后,学员和主讲老师、演员们热情互动,并现场学习曲艺,亲身感受曲艺的魅力。林肯学院柯承希同学谈到,今夜的曲艺与他童年记忆产生共鸣,他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宋勉同学感慨:“曲艺表演既有粗犷豪放的一面,又不失细腻精巧,这种‘粗中有细’的美学特征让我对民间艺术的丰富性有了新认识。” 外国语学院吴雨桐同学则结合自身对京剧、粤剧等的学习与了解,谈到曲艺是一种 “活的历史”,希望可以用流行的手段实现曲艺年轻化的再创造。

班主任谢宁静老师总结道:“曲艺的发展历程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实践,特别是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曲艺完成了从旧艺术形式向社会主义新文艺的转变。而这些扎根荆楚大地、专注非遗曲艺传承与创新的各位演员,他们的赤诚之心让人感动!” 她鼓励同学们关注曲艺,用年轻人的方式,运用新媒体、新形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言:“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课程将曲艺这一“活态”文化遗产融入教学,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引导他们从民间文艺中感知中国,在实践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后合影

文字:金杨希 谢宁静

审核: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