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必赢242net官网现在时间是:
新闻眼

【荆楚网·鄂州第三届网评大赛66】梁子湖何以将“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财富”

来源: 编辑:王秋实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作为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梁子湖从“靠湖吃湖”走向“护湖养湖”,将“生态包袱”转变为“绿色财富”,这不仅是鄂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美丽湖北建设中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样板。

梁子湖作为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曾因无序开发付出沉重生态代价。面对上个世纪90年代围网养殖导致的湖面萎缩、水质恶化等突出问题,梁子湖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守护生态红线。2013年,梁子湖区宣布“环湖500平方公里范围退出一般性工业”,关停36家企业,否决60余个“环境不友好”项目,严格实施“三严”“四禁”“五全”等系统性工程,从源头遏制生态破坏。之后,持续深化生态修复,2014年起梁子湖区陆续退垸还湖,停办延续17年的旅游捕鱼节,努力恢复水域生态功能。通过持续发力,梁子湖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湖北省林业生态示范区”“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创建区”等荣誉称号。

以科技创新激活生态修复动力。科技创新为梁子湖生态修复插上翅膀,鄂州市涂镇湖东南侧的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于今年圆满竣工交付,其项目团队将科技和生态理念贯穿工程全过程。通过大规模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草本植物、灌木以及乔木等十几种水生植物,建成30余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这一生态工程显著提升了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使湖泊水生态环境实现质的飞跃,为大型湖泊生态修复提供了典型案例。

以产业创新实现生态价值转化。鄂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构建“水草+”特色产业体系,让梁子湖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水草+水产”积极推广水草与大闸蟹、青虾、淡水鱼等水生生物共生养殖,通过生物与水草的生态共生,既提升了水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水草+中药”模式深入研究水草的药用价值,开发系列养生产品,提升了产业价值链;“水草+文旅”结合水草景观与周边自然风貌,设计“水下森林探秘”“湿地观鸟”等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观光体验,带动了区域旅游业发展;“水草+研学”依托水生植物科普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今年已累计接待研学人员超2万人次;“水草+碳汇”开辟生态价值新通道,通过水草的光合作用固定碳,探索开发碳汇交易,挖掘其金融价值。梁子湖的“水草+”特色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协同治理为美丽湖北建设探路。梁子湖的治理实践,为美丽湖北建设提供了可推广的生态治理经验。2022年4月,武汉和鄂州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签署《武汉鄂州梁子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协议》。武汉城市圈以梁子湖为先行示范区,通过设立跨区域河湖长制度,由武汉、鄂州、咸宁、黄石四市实行轮值管理,全面统筹流域内河湖管理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实现梁子湖全流域协同共治。同年11月,黄石与鄂州进一步深化合作,签订《高桥河跨市断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实施高桥河上下游“双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流域保护治理的成本共担、效益共享新机制。2025年8月,鄂州市委书记孙兵在梁子湖区河湖长制调研中特别强调,要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协同治理,通过精准施策保障河湖生态安全,以生态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梁子湖的生态治理智慧,已经成为湖北“生态高颜值领航发展高质量”的鲜活注脚。

这场从“治湖”到“兴湖”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不仅是对“两山论”的深刻践行,更向全省乃至全国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协同共生、互促共进。鄂州以梁子湖为镜,将“蝶变”成果转化为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在荆楚大地上打造出“生态样板间”。这里既有“水清岸绿”的生态底色,也有“业兴民富”的发展亮点,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鄂州方案”。如今,梁子湖已成为展示湖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样板窗口,鄂州正以“样板间”的示范之姿,引领更多地区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美丽湖北”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支撑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http://www.cnhubei.com/ezhou/p/19477705.html

作者:何雪琳 (必赢242net官网研究生)

责编:阮琼